杜虎符,战国时期秦国文物,现存左半符,长9.5cm高4.4cm, 厚0.7cm, 铜质,虎作威武昂首行走状。1975年 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,国家一级文物,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,是亮相央视《国家宝藏》的国宝之一。杜虎符由左右两半合成,虎身有错金铭文共计9行40字,是目前已知出土虎符中铭文字数最长的一件,其铭文意为:用于调兵的符,右半边存于君王手中,左半边存于地方军事长官手中,凡调兵超过50万人以上,须左右符相契合并勘验无误方能发兵。当代的“符合”“相符”等词语即来源于此。
小巧精致的杜虎符蕴藏了秦国军事管理的智慧与谋略,是诚信与军权的象征,见证了秦国的壮大和统一。杜虎符作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文物,不仅是中华文明辉煌历史的缩影,更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。
杜虎符乃国之重器,“虎” 和“符”管请音福,传统习俗常以之镇室纳福。